對于種田,今年53歲的廣西貴港市港北區慶豐鎮夏里村村民李遠軍并不陌生,他在上世紀80年代高考落榜后,就成了地道的農民。1992年,李遠軍前往廣東東莞市打工,最后當上所在企業的人事總管,成為一名白領。
然而,坐在辦公室,輕點電腦鼠標指揮水稻種植,對于李遠軍來說卻是最近的事兒。
“我2013年10月放棄了在廣東的優厚待遇返回故鄉,重操舊業搞起了水稻種植。”李遠軍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,夏里村的土壤富含人體所需的硒元素,很適合水稻種植,但由于大批村民外出務工,家鄉的水田丟荒嚴重。
“村民覺得我有能力,就動員我回鄉帶領村民發展新型農業。”李遠軍說,返鄉后,他組織農民通過土地和現金入股的方式,成立農業合作社。把土地“小塊并大塊”,實現機械化種植,后來安裝智能化管理系統,安裝數個高清攝像頭,系統與手機綁定,通過手機直接管控,同時連接到貴港市農業局,農業種植實現了智能化管理。
在夏里村,記者看到,為了產生綜合效益,李遠軍決定以文化興稻發展旅游,他發動村中老藝人用干稻草編織以農耕生活為主題的稻草造型280多個,從公路沿線擺放到夏里村。在村里,李遠軍還設立農耕博物館,按照農耕、加工、日常生活等板塊,展示100多件農村生產生活用品。在博物館內,還設有農事攝影書畫展區,為古老的稻作文化增添了新內涵。
李遠軍透露,在今年開春后,他將開設農事體驗區,讓城市人參與水稻種植和收割,吸引城市人體驗農耕文明。
貴港市港北區宣傳部部長、副區長陸雨表示,為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,去年港北區共給68名返鄉創業農民工發放貼息貸款,貸款金額600萬元人民幣。
掃一掃